2011年4月30日 星期六

環境學習

改善地層下陷 最佳教材

自由時報 /  2011/04/30
記者廖淑玲/特稿
藝術造村不是夢,口湖偏鄉將成龍溼地化為藝術創作天堂,更為原本被認為受到地層下陷危害,大多數面積都是水域的不毛之地,創造更多適合生物棲息或掩蔽的空間,增加溼地生物多樣性。
很多人都知道電影明星「成龍」,卻不知道在雲林縣口湖鄉有個小村莊叫「成龍」村,飽受淹水之苦,原來「成龍溼地」原本不是溼地,而是一大片農田,由於地層下陷,連續遭逢韋恩、賀伯颱風,引發海水倒灌,結果颱風過後積水也無法消退,才變成溼地。
長久以來這個地方,可以說是深受地層下陷所苦的偏遠鄉下,卻因為形成溼地生態,吸引各類水鳥、候鳥前來棲息,又帶來活力,堪稱為地球暖化、海平面上升、氣候變遷等備受全球關注議題,提供最佳的環境學習場域。
從村民到政府,如何面對及因應環境變遷、設法改善地層下陷,成龍溼地都可以擔任絕佳的角色,扭轉危機為轉機,只是誰來主導?尤其面對龐大的經費預算,恐怕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不能置身事外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